上市險企前2月成績揭曉:壽險艱難復蘇 財險持續回暖
近日,A股上市保險公司紛紛披露了2022年前2月保費數據。中國人壽、中國人保、中國平安、中國太保、新華保險、國華人壽(天茂集團)等6家保險公司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7467.83億元,同比增長3.47%,較上月同期的2.4%提升1.07個百分點。
6家公司中,僅中國人壽一家公司保費仍為負增長,中國平安保費增速同比增長1.22%,其余四家險企增幅均超過5%。
壽險艱難復蘇 增長仍然承壓
具體來看,2022年前2月,中國人壽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412億元,同比下降5.04%。
中國人保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592.46億元,同比增長17.04%;中國太保(壽險和產險業務)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048.42億元,同比增長5.94%;新華保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63.84億元,同比增長5.20%;國華人壽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19.57億元,同比大增56.20%。
大型保險公司向來是行業轉型成果的風向標。從上市公司披露的壽險業務業績來看,出現了復蘇跡象,但是短期仍有壓力,保險公司表現有所分化。
例如,壽險保費規模一直穩居行業老大的中國人壽,今年1月保費同比下降5.34%,但2月降幅收窄,前2月保費收入下降幅度降至5.04%。壽險保費收入排名第二的平安人壽前2月實現保費收入1287.88億元,較去年同期下降1.61%,跌幅較今年1月略有增加。
太保壽險則是止跌回升,原保費收入從上月的同比下降1.1%變為增長2.3%;新華保險的保費增速由3.57%進一步增至5.2%。
中國人保旗下壽險和健康險業務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,其中人保壽險前2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533.84億元,同比增長26.45%;人保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41.04億元,同比增長7.64%,不過健康險公司長險首年保費仍下降8.5%,期交續期和短期險同比分別增長17.7%和26.8%,成為人保健康險保費收入增長的主要拉動因素。
此外,國華人壽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19.57億元,同比大增56.20%。據了解,國華人壽業績的大幅增長,與本身規模不大以及2021年同期業績基數較低有一定關系。2021年前2月,國華人壽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76.55億元,同比下降16.25%。
財險業持續回暖
財險方面,持續回升的勢頭仍在持續,除了車險業務探底持續回升,非車險業務也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。財險“三大家”——人保財險、平安財險、太保財險前2月保費收入增幅均超過10%。
今年前2月,人保財險實現保費收入917.58億元,同比增長13.6%,其中車險保費增長14.6%,意外傷害及健康險、農險、責任險均實現超過14%的增長。
此前受車險綜改影響,人保財險車險單月保費增幅放緩,甚至數月出現負增長,自2021年底起開始持續較大幅度正增長,助力公司整體保費增速回升。
招商證券分析,從2021年10月份開始,公司車險保費增速便由負轉正(與行業趨勢一致),持續5個月實現穩定增長,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車均保費的同比回升以及汽車保有量的穩定增長,判斷后續保費增速持續性的根本在于對車均保費的變化,分析認為當前市場競爭已逐步回歸理性,后續車險費率預計將持續企穩。
這一趨勢也在其他大型財險公司中有所顯現。
今年前2月,太保產險業務(含太保產險及太保安信農險)實現原保險業務收入309.54億元,同比增長15.7%,較1月的增幅12.7%進一步提升。平安財險保費同比增長10.97%,也高于1月8.21%的增速。
除了內地保險股,在港股上市的眾安在線前2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3.53億元,同比增長8.34%。
關鍵詞:
責任編輯:孫知兵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如有問題,請聯系我們!
- 上市險企前2月成績揭曉:壽險艱難復蘇 財2022-03-17
- 實樸檢測:3月16日融資凈償還64.47萬元 上2022-03-17
- 紐泰格:3月16日融資凈償還55.97萬元 上一2022-03-17
- 華康醫療:3月16日融資凈償還363.09萬元 2022-03-17
- C軟通:3月16日融資凈買入2655.75萬元 環2022-03-17
- 六大巨頭飼料產量突破千萬噸2022-03-17
- 東吳證券:電動車核心公司Q1業績亮眼 估值2022-03-17
- 美聯儲開始加息周期 摩根大通、花旗等美國2022-03-17
- 拉加德:歐洲央行將在凈資產購買結束后漸進2022-03-17
- 提振市場信心 一天之內10多家上市公司宣布2022-03-17
- 百果園欲沖擊“水果第一股” 加盟模式管理2022-03-17
- EVA價格快速反彈 相關公司業績有望“開門2022-03-17
- 去年以來38家公司定增到期失效 “無疾而終2022-03-17
- 鋰資源暴漲沖擊波 新能源車產業鏈面臨三大2022-03-17
- 【讀財報】銀行個貸業務消費投訴排名:工行2022-03-17
- 硅基負極產業化臨近 4680電池吹動市場暖風2022-03-17
- 【公司前線】和遠氣體全資子公司法定代表人2022-03-17
- 【公司前線】和遠氣體全資子公司高管發生變2022-03-17
- 【公司前線】三峽能源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從2022-03-17
- 【公司前線】芯能科技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從2022-03-17
- 【公司前線】博濟醫藥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從2022-03-17
- 央行開展100億元逆回購操作,實現零投放零2022-03-17
- 漢威科技:儀表業務應該會繼續維持產銷兩旺2022-03-17
- 泰禾集團葛勇:目前公司各項經營活動正常2022-03-17
- 愛朋醫療:此次專家科普后,大家對鼻腔沖洗2022-03-17
- 奇安信成立冬奧網絡安全“零事故”經驗宣講2022-03-17
- 最低7.9元!山東率先出手了2022-03-17
- 深圳四部門:鼓勵疫情期間金融機構為企業、2022-03-17
- 服務國家“雙碳”戰略 東吳證券主承銷江蘇2022-03-17
- 錦龍股份收到深交所年報問詢函 要求說明為2022-03-17
精彩推薦
- 拉加德:歐洲央行將在凈資產購買結束后...
- 央行開展100億元逆回購操作,實現零投放...
- 深圳四部門:鼓勵疫情期間金融機構為企...
- 建業新生活2021年收入36億,在管面積1.36億平
- 泰禾懇請各級政府、合作金融機構、業務...
- 深房理涉炒房類虛假廣告被罰200萬元
- 3月股價漲幅82.59%,宋都股份建議投資者...
- 奧園美谷:蔣南辭任董事、副總裁及董秘
- 視奕科技自辦敲鐘“假裝”港股上市:地...
- 寒武紀:控股股東等擬增持300萬元-600萬...
- 泰禾集團:董事長兼總經理黃其森正在協助...
- 新股速遞 | 去年扭虧為盈如今遞表港交...
- 地一線|地方國企兜底,福州首輪供地66.3億收官
- 時隔4月國庫現金定存操作獲得重啟,中標...
- 張波:有規模優勢和財務穩定的房企后續股...
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