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護雪域高原:這些硬核裝備“很能打”
小車本領大,實力夠強悍
央視新聞1月中旬報道,隨著2025年度全軍開訓,一場精彩紛呈的后勤保障演練在海拔5300米的喀喇昆侖高原展開。
從報道可知,此番演練不僅內容貼近實戰,課目難度加大,還能看到多款新型后勤裝備亮相,覆蓋了有人無人、空中地面、輪式履帶等多個軍事技術領域。
根據演練想定,因前沿作戰急需物資補給,供應保障分隊奉命迅速前出。剛開始,以輪式卡車為主的運輸車隊,在相對平緩的山谷曠野行駛。
抵達山腳后,得知通往山上的路段“被毀”,參演官兵迅速切換交通工具,轉入多樣化、立體化輸送。隨即畫面展開,多款國產新型后勤裝備驚艷登場。
最先映入眼簾的是3款“小車”,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:全地形車。
解放軍裝備的極地全地形車,不僅科技含量很高,全球僅少數國家掌握核心技術,而且水陸兩用,適應多種地形,爬坡能力超35度,拖掛載重1.5噸,非金屬履帶結實耐用。
北極星全地形車看似迷你小巧,實則馬力強勁,基本不受道路條件制約,可在山地環境發揮較強越野機動能力。

山貓全地形車。圖/新華網
至于山貓8×8全地形車,更是名副其實的“登山虎”。
該車具有重量輕、機動性好、通過性強等特點,不僅適合西部高海拔地區的人員、物資、裝備運輸,還能搭載重機槍、迫擊炮、反坦克導彈、近程防空系統等武器,變身火力兇猛的步兵戰車。
既要無人化,更要智能化
別看這場演練公開視頻僅幾十秒,卻將現代后勤裝備的無人化、智能化發展態勢,彰顯得淋漓盡致。
這邊,履帶式無人車搭載超100公斤物資,在粗糲的砂石坡面和光滑的積雪草甸上飛馳。那里,任勞任怨的機器狗正扛著物資,伴隨戰士一路前行。
單兵外骨骼,借助巧妙的機械力學機構,通過將背囊重量轉移到金屬支架上,走路和站立時可減輕30%至50%負重,幫助官兵更輕松地攜帶幾十公斤武器裝備,并有效避免腰腿部損傷。
而演練中出現的六軸多旋翼無人機,即便處于嚴寒、狂風的惡劣環境中,也能實現高海拔地區穩定飛行,克服高山、峽谷、江河等險要地理阻隔,將數十公斤物資“點對點”快速精準送達。
另據報道,近日一款國產eVTOL(無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)公開亮相。其采用全傾轉旋翼技術,能攜帶500公斤載荷升至8000米高空,并連續飛行300公里。
軍事專家陳虎認為,國產eVTOL具備垂直起降、懸停穩定,以及飛行時噪音低、熱源信號小等優點,未來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。

機器狗背負物資,伴隨戰士前進。圖/央視新聞
他指出,國產eVTOL既可運送特戰分隊潛入敵后,也能編入合成旅擔負察打一體任務,更可有效解決高海拔地區戰場后勤“最后50公里”的問題,或成為高原部隊的“戰力倍增器”。
“金珠瑪米,亞古都!”
1月7日9時5分,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.8級地震。人民子弟兵火速趕往震區,爭分奪秒搶救群眾生命財產,大批硬核裝備齊上陣,從另一側面展現了解放軍強大的應急動員與后勤保障能力。
災情就是命令,救災速度就是戰時速度。地震發生后僅5小時,空軍運-20就起飛運送西部戰區前進指揮所趕往震區,另有多架運輸機、醫療機、直升機待命出征。
除了運-20,翼龍-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也一顯身手,多次實施災情偵察。
翼龍-2H可搭載多種光電設備,最長留空20小時,最遠航程5500公里。借助專用吊艙,翼龍-2H還能恢復50平方公里內的移動通信,建立覆蓋1.5萬平方公里的音視頻網絡。
空中風馳電掣,地面同樣快馬加鞭。
定日縣平均海拔5000米,冬季氣溫低至零下約20攝氏度,可謂滴水成冰。
但隨著夜幕降臨,震區群眾已住進保溫帳篷,喝上酥油茶,吃上了熱氣騰騰的飯菜。孩子們感激地對子弟兵說:“金珠瑪米,亞古都!(解放軍好!)”
而這一切,新型高原野戰炊事車功不可沒。

新型野戰炊事車。圖/央視軍事
據報道,該型炊事車滿身“黑科技”,不僅能全自動揉面切菜,在顛簸的高速行進狀態下烹飪,還可在海拔4500米以上、零下46攝氏度的惡劣環境中工作。只需4名炊事員,就能1小時內做出供150人食用的熱飯菜。
高海拔還帶來嚴重缺氧問題,時刻威脅著震區傷病者。
為此,西藏軍區總醫院連夜運送野戰高原制氧方艙馳援一線。陸軍第九五二醫院也組織醫療隊,攜手術方艙、制氧車、便攜式X光機等特種裝備,趕往震區救死扶傷。
萬里赴戎機,關山度若飛。越來越多的先進后勤保障裝備,讓中國軍隊如虎添翼,更強有力地守護這片雪域高原的圣潔與安寧。(完)
關鍵詞:
責任編輯:孫知兵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如有問題,請聯系我們!
- 守護雪域高原:這些硬核裝備“很能打”2025-01-18
- 全國大部地區降水稀少 氣溫偏高2025-01-18
- 廣鐵集團:反向春運出行更輕松 票價實惠選2025-01-18
- 代表委員支招上海入境游“流量”變“留量”2025-01-18
- (新春走基層)今年春運以來廣深港高鐵累計2025-01-18
- (新春走基層)海內外游客相聚安徽合肥感受2025-01-18
- 北京市東城區舉辦新就業群體慰問演出2025-01-18
- 寒假暖心促就業 無錫高新區為高校畢業生送2025-01-18
- “打飛的”出行 廣東下“先手棋”向天空要2025-01-18
- 河北港口集團赴美拓展海運“朋友圈”2025-01-18
- 買手機、平板、智能手表有補貼!最劃算的入2025-01-18
- 2024年天津GDP增長5.1%2025-01-18
- 馬來西亞2024年GDP預計同比增長5.1%2025-01-18
- 安徽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數量躍居全國第一2025-01-18
- 上海率先將海關AEO制度經驗引入工業領域2025-01-18
- 安徽去年新增注冊商標超12萬件2025-01-18
- 旅客數量激增86%!中國正成澳大利亞人超愛2025-01-18
- 甘肅項目環評審批逐“綠”而行2025-01-18
- 2025年春運廣州客流量預計將有1.9億人次2025-01-18
- (經濟觀察)中國經濟多向發力 2025年仍具2025-01-18
- 2024年青海省多晶硅出口8.5億元 同比增長73.7倍2025-01-18
- 滬指實現“兩連漲” 半導體板塊走強2025-01-18
- 中國證監會擬強化對期貨市場程序化交易全過2025-01-18
- (經濟觀察) 海南與境內外攜手產業聯動 2025-01-18
-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去年進出境郵輪403航次2025-01-18
- 中國證監會擬加強對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監管2025-01-18
- 發展新質生產力 賦能健康產品力——勁牌有2025-01-18
- 我國在智能制造國際標準化工作中取得新突破2025-01-17
- 河津市鄉村e鎮與文旅局攜手賦能學子,共繪2025-01-17
- TCL智能鎖數字化工廠落地,研產銷服一體化2025-01-17
精彩推薦
- 護航年末流動性 降準蓄勢待發
- 千億資金翻涌 信托公司能否成為綠色金...
- 市值管理新規推動估值重塑 央國企或成主導
- 央行連續操作注入流動性 降準預期再升溫
- 小黃象攜手中國國家U18冰球隊,以熱愛書...
-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豐富市民“花樣”生活
- 南漳柑橘“致富經”:高山盆地“金果”...
- 市場監管總局:推動平臺企業和平臺內商...
- 遇見非遺丨把沉睡的泥土鐫刻進生活
- “江南蔬菜之鄉”江西樂平3000余畝水芹...
- 襄陽牛肉面:“熱辣滾燙”顯“俠義”
- 【百萬莊小課堂】今天你emo了嗎?職場青...
- 中國試點開放信用監管數據 便利境外來...
- 深圳年度最大規模畢業生雙選會提供崗位3...
- 廣西桂林滿城桂花飄香
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